眼球烧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姚玉峰医者仁心,让更多人重见光明中华儿 [复制链接]

1#

本刊记者王碧清

在今年的“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期间,两位“最美奋斗者”相谈甚欢:“手术之后,视力恢复得非常好,现在可以看各种各样的资料和以前的笔记,什么都想看,什么都能够看得清楚,眼睛是够用了,就是时间不够用了!哈哈……”“中国核潜艇之父”*旭华院士正在同浙江大学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姚玉峰分享着手术以来可以自由阅读的喜悦。

早在年初,借姚玉峰的“神医妙手”,93岁的*旭华院士在罹患眼疾多年之后,再次看到光明,谈笑声将两人拉回到曾经。

喜悦之余,这位眼科医生心头闪过一丝担忧——在表彰大会上没有见到同样获得“最美奋斗者”称号的龚全珍老阿姨,不知老阿姨现在身体怎么样了啊?就在今年4月,同样也是姚玉峰为龚全珍老人主刀做了高难度的眼科手术。直到得知龚全珍老人术后眼睛一直恢复得很好,视力稳定在0.8~1.0,而且全身情况也无大碍时,他才感到安心和欣慰,在朋友圈中高兴地和朋友们分享着这个好消息……

对于医者姚玉峰而言,患者的康复、平安便是最大的幸福。多年来,这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最美医生”,为数十万人带来了光明,在人类眼科医学领域不断突破边界、勇攀高峰,以自己的学识与勇气、责任与担当,一笔一划刻写出“医者”二字。

冉冉升起的科研新星

年,姚玉峰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成为一名眼科医生。目睹着病人身患眼疾,却受医疗水平和技术所限难以根治,甚至严重时不得不被摘去眼球……姚玉峰感到心疼沮丧失落,如何才能缓解患者的痛苦、家属的焦虑?姚玉峰渴望掌握更多、更先进的医疗技术。

年,姚玉峰考取卫生部公派出国留学的“笹川医学奖学金”,获得到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部眼科进修的机会,为期一年。姚玉峰选择了角膜病学专业方向。而他当时的导师正是国际上赫赫有名的田野保雄教授——日本眼科玻璃体手术的开创者、世界上第一个开展眼视网膜*斑转位手术的医生。

“只有出国之后,才会体会到爱国的真正含义,你的一言一行代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希望展现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赢得他人的尊重。”善思、善学的姚玉峰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

年春,哈佛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被誉为“现代眼免疫学之父”的斯特莱茵教授(J.W.Streilein)受时任亚太眼科学会主席田野保雄的邀请,来到大阪作学术演讲,分享自己在眼免疫学方面研究成果的最新进展。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在问答环节,姚玉峰举手提问,一开口就引起了世界顶尖专家们的目光:“您的整个研究介绍令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对眼免疫学特殊机理的研究展示让我眼界大开。我的问题是,如果您的假设和研究机理都是成立的话,我们能否用这样的机理设计出通过自身诱导而不是用药物就能够抑制角膜移植的反应排斥法?”斯特莱茵愣了一下,沉思片刻径直从台上走了下来,对着田野保雄指着姚玉峰说,“这个家伙很厉害!”田野保雄介绍道,他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当天晚上,姚玉峰还和这两位世界顶级教授又一起进行了联谊。姚玉峰的发言见解令田野保雄刮目相看,他主动邀请姚玉峰继续留下来攻读博士。而姚玉峰也希望既然出国留学,最好能够完成学位,在科研上取得成果再回国。

当时姚玉峰的老校长正在北京开会,当他得知姚玉峰有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时,立刻写信表示支持,并鼓励他:国家改革开放,需要各类人才,希望你可以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将来回国作出更大贡献。

▲姚玉峰(左四)留学日本期间

在国内短暂的休整之后,姚玉峰顺利再度回到日本开始了自己的博士研究工作,师从田野保雄,及另两位国际眼科泰斗:大桥裕一、井上幸次。攻读博士期间,姚玉峰独立承担了三项重大课题研究:眼角膜上皮移植理论(如果理论可以被证明,将为眼角膜的一大类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第二个是研究怎样把眼睛特殊的免疫机理转化成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第三个项目是研究他最早分离到的耐药病*株的生物学特性和耐药机理。而这些,都是前人未曾涉及或者攻克的领地。

角膜移植是根除致盲的有效方法之一。年,德国医生成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角膜移植,但之后由于排斥反应,被移植的角膜很快出现浑浊。年,美国角膜病权威专家又成功进行了上皮移植手术,但却因上皮移植机理理论论证不足而被质疑,姚玉峰开始攻克这一课题——

姚玉峰每天的科研强度、密度堪称第一,在完成十几只小老鼠上角膜皮移植实验之后,还要从动物研究室转移到细胞病*研究室继续研究,每天凌晨两点多才去休息,“我不想把来之不易的机会浪费掉”。

在数千次尝试之后,姚玉峰在世界上第一次证明角膜上皮移植理论成立,可以完全重建病人完整的角膜上皮。据此,姚玉峰在世界眼科顶级期刊发表了5篇原创论文。其后,他又成功破解角膜移植手术排异问题,并破解耐药病*株的耐药机理和生物学特性。

▲姚玉峰(右一)与斯特莱茵教授(中)等合影

姚玉峰不仅成为大阪大学第一个在读博士生兼任客座研究员,还成为大阪大学历史上第一位提前两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答辩之后,这颗冉冉上升的“科研新星”和导师提出要回国,田野保雄非常意外。田野保雄不解姚玉峰为什么会离开这么成熟的研究平台和得心应手的科研团队,而他本身也对姚玉峰有着深厚的情感与期望。就在大阪大学、哈佛大学双双向他抛出橄榄枝,主动为姚玉峰提供最一流的科研条件时,姚玉峰决定沿着留学先辈的足迹,选择回国。

姚玉峰的理由是:“当时出国就是为了学到一流的技术为病人治病解痛,我服务国内病人的愿望依然没有放弃;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我更希望可以和祖国的发展同频共振,去接续一段历史,这个意义比个人的学术深入更加巨大、更有意义。”田野保雄望着自己的得意门生,选择了理解并支持他的决定。

归国引领眼科医学发展之路

回国之后,姚玉峰设立了三个目标:建立一个现代学科,带出一批具有国际眼光能共同推动学科发展的专业人才,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眼库。

年5月,由姚玉峰主持的世界上第一例采用最新剥离术进行的角膜移植医院完成,术后未发生排斥反应,患者三个月后视力达到1.0。33岁的姚玉峰登顶了角膜移植领域的巅峰!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年5月,姚玉峰的论文《深板层角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眼烧伤》,在美国眼科科学院《眼科》杂志刊出。这也是中国人首创的“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的概念,以及自己独创的手术技术和手术器械,并成功应用于临床后的首次公开发表。这一技术被国际同行命名为“姚氏法角膜移植术”。美国眼科教科书将姚氏法作为独立章节收录其中。

为了惠及更多病人,姚玉峰身体力行,义务推广“姚氏法角膜移植术”,这项技术也走出国门,被推广到美国、日本、印度、欧洲等地。

这期间,还有这样一段小插曲。年,逢大阪大学博士学位颁发之际,姚玉峰却因忙于国内的工作没有办法抽身,他的导师田野保雄便指派了两名讲师亲自将博士学位证书专程送到杭州姚玉峰的手里,同时让他们亲眼看看姚玉峰无怨无悔回国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到底如何,足见彼此情谊的深厚。也正如田野保雄的期待,姚玉峰以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硕果频出。

年,姚玉峰从零开始创建了眼科学科。在全国各种学会场合开办讲座时,总有同行表示,希望姚玉峰可以更加系统、全面地介绍角膜病学眼科医学课程。虽然当时全国继续教育学习班项目获批,但姚玉峰分身乏术,无法顾及到开班授课的方方面面,直到年,在科室成员的不断壮大、共同努力,在各方的支持下,终于成功开设第一期角膜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并坚持至今。从第一期的68人,到之后严格控制的每期人,课程深受全国眼科医生欢迎,每一次的课程都内容丰富、干货十足。目前全国不到3万的眼科医生当中,约有四分之一的眼科医生参加过姚玉峰的系统专业培训。

▲年11月,姚玉峰在“姚玉峰学习班十周年特别版”现场

现在,姚玉峰开创的浙江大学医院眼科已经发展成为浙江省重点创新学科、浙江大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卫生部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中国首家三焦点晶体植入矫治老视手术培训基地。姚玉峰还参加卫生部相关规范化教材的编写,不断推动我国角膜学的发展进步。

目前,姚玉峰正在研究一种新的病*学诊断的技术,只要取患者的一滴眼泪,就可以把10来种眼科病*检查清楚。

此外,依托浙大计算机学院人工医院的眼科队伍,在“人工智能+角膜学”的相关技术领域,姚玉峰正带领着青年才俊大胆探索。自年回国,他将全国各地前来就诊病人的资料图像都做了完整的留存,目前已累积了20多万张角膜病相关的图像资料,成为宝贵的数据研究基础。所开发出来的人工智能角膜病系统可实现诊断准确率达87%,这要远远高于全国多位眼科医生的平均诊断率(40%~50%)。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诊疗系统还在不断完善当中,姚玉峰相信,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AI诊断将会在辅助主治医生判断、平衡医疗资源、远程会诊等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未来的医学教育进展、惠及的人群一定会达到新的局面。”姚玉峰充满期待。

心怀敬畏,追求卓越

从医35年来,他治疗过近30万人,通过手术,让3万余名患者重见光明。

一次,一位小女孩不小心把铅笔尖戳进眼睛,检查之后,必须全麻进行角膜修补,但是这位小女孩刚刚吃过晚饭,全麻则要求必须空腹。姚玉峰在和家长、小女孩沟通之后,决定进行局麻手术。在手术床上,小女孩懂事地说:“叔叔,我一定不怕痛,会乖乖地配合,我想眼睛看得见。”姚玉峰深受触动,他定了定神,一如往常,异常认真地投入到手术当中。术后,小女孩的视力顺利恢复到0.6。

被问及与*旭华院士的缘分时,一段往事拉开序幕。早在年11月17日,*旭华与姚玉峰同时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表彰大会期间,恰好坐在*旭华后排的姚玉峰看到这位老科学家在发言时,不得不用最大号的字,再在放大镜、老花镜的辅助下,才勉强可以看清发言稿。姚玉峰很敏锐地判断*院士的眼睛一定有问题,便主动上前询问。在聊天中,*院士问道:“我还有的治吗?”当得知还有希望通过手术治疗时,便希望请姚玉峰看诊。

经过检查确认和专家会诊,*院士患白内障已有十多年,已经发展到最严重的等级,再不治疗的话,可能会在半年至一年左右的时间面临失明。

各个专科专家提出,由于*院士属于超高龄,还有全身基础性疾病,大家都在担心手术可能诱发的各类风险,难度空前。甚至有朋友和姚玉峰建议:接下任务就意味必须万无一失,否则对自己可能就要“一失万无”。

面临如此大的压力,姚玉峰还是决定,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尽全力进行挽回。他在会议室这样表态:“各位专家主任进行了很认真的会诊,也都对手术可能性的风险做出了各类分析和评判,我的问题是,针对这样的风险,我们是不是已经做了能够做到的充分准备和应对?如果在我们的能力、技术和知识范围内,我们都已经做到了最充分的准备,那么作为主刀医生来说,最后的责任就由我来承担。”

在第二天手术之前,姚玉峰和*旭华院士及夫人等详细告知了手术风险,并且耐心解释*院士的恢复期可能会更长一些,视力才会逐步提高。令人惊喜的是,当次日纱布拆开之时,*旭华院士说道:“好亮啊!”这时,病床上的手机传来了信息的提示音,*旭华很自然地拿起手机,清楚地看到是女儿发来的信息,“女儿在关心我的手术情况!”老人十分高兴,要知道他已经十多年都没有办法自己看手机上的短信。

经过检查,老先生的视力当时就恢复到0.6(一个月后更是恢复到1.0的正常视力)。这时,向来温文尔雅、内敛自持的姚玉峰在一旁看到这样的手术结果,也喜出望外,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如今,在大会发言中,*旭华院士看稿件、作发言再也不用老花镜放大镜费力地看了,大家都为老科学家的视力恢复而感到高兴。

▲*旭华向姚玉峰赠送锦旗(上书周总理当年赠给核潜艇研究团队“周到细致,一丝不苟,万无一失”十二个字)

另一位老人——96岁全国道德模范、曾患最重度的“5级核”白内障的龚全珍老阿姨也通过姚玉峰的手术,实现了“我想看书”的朴素心愿。她揭开纱布重见光明后,立刻将内心的喜悦写信呈送习近平总书记分享这个好消息。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到老阿姨信后,当即就作出重要指示,表达关心和欣慰……

▲姚玉峰从杭州赶赴萍乡为龚全珍老人做手术

每天面临大大小小的手术,姚玉峰坦言,作为医生来说,哪怕是一丝希望也要争取,“在医疗领域,仅有技术、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比技术、知识和能力更珍贵的,是责任、勇气和担当”。

不久前,姚玉峰凭借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他表示,这次的表彰跨度长、涵盖了新中国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而这其中有许多人都曾是自己的精神标杆。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陈景润……一个个闪亮的名字,都曾点燃过姚玉峰最初的梦想,激励着他心怀祖国,不断攀登科研高峰。

“当获得这样一个荣誉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光荣和幸福,我也深深感受到这个荣誉不仅仅是授予我个人的,更是授予我成长过程中,给予我宝贵支持和帮助的老师、上级、同事、我的学生,以及在我的事业当中和我产生交集的人们。这个功劳应该归于他们,对我的表彰,我个人认为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姚玉峰有感而发。

日复一日的科研、手术、讲座、授课,姚玉峰很少有个人休闲时间。他一直想把10多年来的公开授课梳理成一本专业书籍,无奈写作提纲早已完成,却一直没有时间沉下心来写作。

▲姚玉峰(右二)指导年轻医生

如今,我国的眼科医学取得了飞速进步,在某些方面居于世界前列,但从整体来说,姚玉峰表示,区域医疗的均衡性、基础研究的深入、原创思想的提出等方面还需要迎头赶上。“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几代人的艰苦拼搏、持续奋斗!”他现在每天还继续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状态,读最前沿的科研论文,翻阅各类哲史书籍……

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作为大学里的一名教师,更作为一名有着三十多年*龄的*员,姚玉峰始终严于律己,精益求精,力争把工作做成完美的作品。责任、担当与坚韧,是他的关键词。他说,医生这个职业,第一堂课、融入血液的就是责任,要始终心怀使命、敬畏生命,在工作中严谨审慎,不断追求卓越与极致。

中华儿女

家国天下,民族脊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