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烧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泪目18岁高三女生斑马线被撞飞离世她 [复制链接]

1#

“总比他火化了,剩下的全无,

就是一捧灰,要好得多。”

看过纪录片《人间世》的朋友

肯定对这句话印象深刻

年仅25岁的焦俞被确诊为脑死亡

他年迈的父母却做出了一个决定

捐献儿子的器官

救助更多的患者

而当时纪录片中的另一幕场景

被全国的网友们疯狂转载

医护人员向器官捐献者遗体告别。《人间世》截图

“除了火化

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可以选择

这种方式

可以让另外的家庭团圆”

这是焦俞的父母说的一番话

却让无数人泪目

焦俞的父母向儿子做最后一次告别。《人间世》截图

器官捐献,看似很遥远

但却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也正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

让更多人得以重见光明

生命!延续!

捐助者的故事18岁高三女生

年10月15日,读高三的18岁女孩曾雅琪在晋江平山中学校门前的斑马线上,遭遇车祸被越野车撞飞,送医院手术抢救后一直未能苏醒,仅靠呼吸机维持心跳。雅琪父母强忍悲痛,表示愿意在女儿去世后捐献出女儿的器官。

10月22日,曾雅琪不幸离世,父母忍痛在器官捐献登记表签下名字,自愿献出女儿的眼角膜,帮助他人看见光明。当天下午,厦大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医师来到晋江,在对雅琪遗体鞠躬致敬后,厦门眼科中心的医护人员取下了她的眼角膜。而所取眼角膜,将至少帮助3名患者重见光明。

雅琪的父母坚信:女儿还活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退役*人

张金良是一名退役*人,三明人。年5月,得知自己患癌症晚期、将不久于人世的张金良,毅然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捐出自己的遗体与眼角膜。曾在部队时,张金良看过一条遗体捐献的报道,此后,这个念头就一直留在脑海里。

张金良在《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姓名

年8月15日晚,张金良离世的消息还是传来了。第二天,厦门眼科中心用张金良捐献的角膜为3名患者做了角膜移植手术,3名幸运的角膜盲患者因此重获光明,他们将替张金良重新看世界。

“80后”女子抗癌9年

年7月12日中午,30岁癌症患者徐洪恋因长期受癌痛折磨无法握笔,丈夫王伟宗替她在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上签上名字并按下手印,夫妻俩最终决定,徐洪恋离开后将眼角膜捐献给渴望光明的人。

年7月14日凌晨1时10分,医院离世。次日11时至13时30分,徐洪恋的眼角膜在厦门眼科中心被成功移植到60岁的厦门王大爷和21岁泉州小林的眼睛上,这一老一少因为徐洪恋及家人的善举重获光明。“我走后也要捐献器官,这是我们之间的约定,要让生命得到延续,让生命在有限的长度里尽可能活出宽度。”王伟宗和妻子曾这样约定。

这些故事讲述着

人们对于生命的态度

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

我们有太多的无能为力

但却有选择尊重生命的权力

接下来

透过一份数据了解一下

近些年

厦门遗体捐献的真实情况

◎厦门市遗体登记累计人◎器官(组织)登记累计人◎实现遗体捐献例◎眼角膜捐献例◎器官捐献36例(大器官个)截至年4月3日

由于器官捐献实行的是“双盲制度”

这意味着被捐献器官者

并不会知道捐献者是谁

然而尽管被捐献者不知赠者何人

他们却始终对这伟大的馈赠心怀感激

历年来

厦门已有眼角膜捐献例

他们为陌生人送去光明的力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捐献者是伟大的

受捐者是幸运的

这使得生命像一颗种子

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却在新的生命中再次萌芽

无数条生命能够重见光明

是在一次次夜晚的不休中得到实现

无数个家庭能够相见团聚

是在一次次与时间赛跑中争分夺秒

而这其中——医生

便是开启这扇生命之窗的守门人

全国每10位患者就有一位

在厦门眼科中心做角膜移植手术

每年多位患者在厦重见光明

角膜疾病是第二大致盲眼病,也是眼球摘除的第一致病因素。我国有多万角膜盲患者,大部分都是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的。但由于角膜缺乏,全国每年可以完成的角膜移植手术只有几千例。

建设眼库和开展组织工程角膜研究成了解决角膜匮乏的重要手段,手术技术的进步,眼表及角膜学科整体实力的提升,以及民众眼健康意识的提升,也是减少角膜盲的必要手术。

捐献角膜

每年一两人递增到二三十人

年,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先行在福建省建立眼库,厦门眼科中心眼库已经发展为我国十大眼库之一。该眼库也是卫生部、教育部认可的国际标准器官捐献协作单位,一方面积极接收全省各地的角膜捐赠,另一方面与各大眼库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实现角膜资源共享。

依托眼库丰富的角膜供体优势,厦门眼科中心每年的眼角膜移植手术余例,至今,厦门眼科中心已实施角膜移植余例。近几年来,中心年角膜移植手术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每10位患者中就有一位是在厦门眼科中心接受的角膜移植手术。

截至年4月1日,眼库共接收了全国名志愿者捐献角膜。从最初的每年一两人,到现在的每年二三十人,可以说是不小的进步。

即便如此,相较于全国多万的角膜盲患者及厦门眼科中心每年逾人的角膜移植手术预约量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为了给更多患者带去光明,厦门眼科中心积极开展人工角膜移植、体外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

国内角膜病领域的大咖,中国角膜病领*者、眼科界唯一的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充分肯定了厦门眼科中心在这两个方面取得的成绩。

年,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成为福建省唯一一家全国角膜移植质量控制联盟成员单位。

视力0.3

新技术让青海阿婆重见光明

在寻求角膜材料方面不断突破之外,角膜移植手术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吴护平教授表示,飞秒激光是近年来用于角膜病治疗技术上突破性的进展。飞秒角膜移植手术可以减少缝线,减少散光,极大提升术后视觉质量,且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对角膜移植患者来说,飞秒角膜移植手术的临床运用,无疑是个巨大的福音。

青海的刘阿婆,在当地做了白内障手术,术后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医生说需要做角膜移植,但又说,“像你这么大年纪,恐怕很难等到角膜供体”。一家人全都慌了,阿婆的孙女在厦门读书,她一直追问眼科中心什么时候有合适的角膜。

当眼库接受到一枚新鲜的角膜时,阿婆“博最后一线生机”,穿越2多公里来到厦门。吴护平教授为刘阿婆的右眼做了比传统手术更先进的飞秒激光辅助角膜移植手术,手术很成功。出院时,刘阿婆的视力从术前的只剩光感到术后视力0.3,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黎晓新教授评价厦门眼科中心开展的飞秒激光辅助下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手术说:“此手术技术属国内尖端技术,是眼科同行的教科书,医院的标杆。”

院士工作站

引领打造四大诊疗中心

厦门眼科中心获批厦门市、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后,眼表科室在谢立信院士的引领作用下,发展迅速。

该科室是国内较早开展飞秒激光角膜移植、角膜内皮移植、基质角膜移植、异体角膜移植、人工角膜移植、体外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口唇黏膜移植及眼表重建术的医疗单位之一。

在基础研究方面,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泪液与眼表面疾病的发病机理与治疗、角膜组织工程、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发生机理与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角膜免疫,以及眼部肿瘤等方面的研究。科研项目获得了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资助,主编了5部专著的撰写,研究成果申请了11项国家专利,获得福建省及市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中华医学科技奖1项等。

目前科室已经形成疑难角膜病诊治中心、圆锥角膜中心、干眼中心、翼状胬肉中心四大诊疗中心。

眼表及角膜病整个学科的快速发展是促进国民角膜健康的重要手段,既能够在疾病发生后对症解决,也能够将疾病抹杀在萌芽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角膜盲的发生。

那么问题来了

在平时的生活中

要如何保护自己的眼角膜呢?

听听专家们怎么说的!

保护角膜健康专家这样建议

吴护平教授:化学性眼外伤要用流动清水清洗

老刘,闽清坂东人。石灰弄进右眼里,致使角膜碱烧伤,角膜穿孔,要保住眼球就得角膜移植。吴护平教授提醒:“酸、碱是最常见的两类化学性眼外伤,它们能造成眼组织坏死,严重影响视力,其中以碱烧伤最为严重,碱烧伤中最常见的就是石灰、浓氨水等。碱烧伤后,要迅速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清洗,然后及时就医。”

刘昭升主任:

用茶水洗眼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小轩轩,出生没多久,奶奶就用茶水给他舔眼睛,造成眼睛发炎感染。79岁,宁德的*老伯,眼睛发红,用民间的草药纱布敷在眼睛上,最后黑眼珠发白,真菌感染,最后得角膜移植。刘昭升主任提醒:茶叶和一些草药中含有很多细菌及真菌,不要盲目听信偏方,不仅不能治疗疾病,甚至还会导致身体其他方面的损害。

商旭敏博士:眼外伤后真菌感染是大问题

老雷,在山上砍竹子时,不小心竹签进眼,在当地卫生院取出竹签后,一直感觉不舒服,最后拖了近20天才到院检查,已经造成了真菌感染。商旭敏博士提醒,发生了眼外伤一定要及时就医,取出异物只是一小步,真菌感染才是大问题。

林志荣博士:圆锥角膜要早发现早治疗

18岁的阿铭,四五年前看东西开始变得模糊,以为只是近视,直到右眼泛白,甚至看不见了,医院问诊。原来是患上了圆锥角膜,得尽快做角膜移植。林志荣博士解释,圆锥角膜早发现早治疗的话,可以通过角膜交联术解决,拖得太晚就只能角膜移植了。10-25岁的青少年发现近视不断加深,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还有戴框架眼镜难以矫正时,一定不要轻视,可能是患上了圆锥角膜。

体会生命的尊严

触摸人性的温度

为宝贵的生命点赞

为给患者带来光明的医护人员点赞

导报记者钱玲玲沈华铃李方芳

通讯员芫荽阮雪芳林文婧吕十元文/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