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
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所有人都特别注重个人健康,不只是像以前那样生活,现在每个人都希望健康地生活。
一般情况下,人到了60岁以后,这个时候就需要注意身体的保养,这样才能更好的延长寿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周围的人谈论长寿的秘诀,那就是多喝水或者多运动。但对长寿老人的相关研究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并不是喝水和锻炼。
年老色衰是常说的一个词语,说明年龄的增长会让身体衰老速度加快,原本年轻,容颜姣好的人在岁月的影响下也会明显衰老,衰老之后身体会发出许多的信号。
如果可以多留意身体的变化,有衰老表现积极保养身体,可以让自己年轻且健康有保障。
很多人面对衰老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应对,平时那些加速身体衰老的坏习惯也没有纠正,久而久之会比同龄人更显衰老,甚至让某些疾病有机可乘。
看看这位女国医大师,大家是不是觉得她只有七八十岁呢?实际上她已经10岁了!她叫陈彤云,出生于年12月25日,是北京名老中医,年月,百岁高龄的陈彤云喜获第四届“国医大师”称号。
10岁国医大师陈彤云怎么能保持得这么年轻呢?皮肤仍然细腻、红润,不见老年斑的踪影,还有一头浓密乌黑的头发,她到底有什么养生秘诀呢?
她认为,湿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会导致身体疲劳、脾胃不适、妇科疾病等多种问题。要想避免这些问题,就要注意祛湿。
人活到多少岁才算是长寿?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年龄标准是有变动的。现在大家认知里,认为人只要过了60岁就算是老年人了。但世界卫生组织却发布了一份不太一样的老年人年龄划分标准:
年龄44岁为青年人
45~59岁为中年人
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
75~89岁为老年人
90岁为长寿老人
按照这个划分标准,75岁以上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人。那多少岁算长寿呢?实际上,长寿与否没有固定的标准。但一般认为只要超过平均寿命,就可以称之为长寿。
我国《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8.2岁,如果超过这个标准的话,恭喜你已经算长寿了。
活到80岁以上的老人,过了60岁,基本就已经不再做这些事情了!
老人想要健康长寿,建议60岁后要避免下面这几件事!
1.过度运动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体内的肌肉会逐渐萎缩、力量也会有所下降,这个阶段不建议进行剧烈的运动,否则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另外,老年人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身体表现,有出现呼吸急促、头晕、胸痛等症状,要及时停止运动。
2.过于节俭
不少老年在日常十分节约,隔夜的饭菜舍不得丢,会反复加热食用,但这个行为十分不健康。隔夜的饭菜内可能有大量的亚硝酸盐,长期摄入会增加身体的患癌风险。
.不吃油盐
长期摄入过量食盐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过量食用油则容易导致血脂上升,增加血栓的发生风险。于是一些老年人为了规避健康风险,开始完全不吃油盐,但这个行为反而会威胁健康。
过度限盐会导致钠摄入不足,让细胞内外渗透压失衡,容易引起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发生;不吃油则会导致营养素缺乏。
4.不愿意补牙
相信这个行为是很多老年人身上存在的,觉得老了之后掉牙是很正常的,无需去补。
但牙齿缺失会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增加胃肠道消化负担,还会让牙槽骨萎缩、龋齿等发生,给健康带来全方位的影响。
5.避免吃补药
还有些老年人,日常尤其喜欢吃一些大补的保健品,人参、鹿茸、燕窝等等。但不分体质的乱补,反而会导致身体负担加重,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
老泄残精,人穷寿尽:过66岁,记住“俩不要”,长寿将“找上门”
1、食物不要“趁烫吃”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小康社会,人们不仅喜欢吃美食,而且更注重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好处。有多种烹饪方法,如油炸、油炸、煎炸、烹饪和无聊。人们普遍认为一切美食都应该趁热吃。趁着食物还热是吃它的最佳时间。而且,这也早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殊不知这样做当“口腹之欲”得到满足时,消化系统的负担就会增加。
人们总是喜欢吃热的食物,喝更多的热水,但他们从来不知道过热的食物会对食道造成很大的伤害。如果食物温度过高,很可能会烧伤食管并导致坏死。如果病情持续很长时间,可能会导致此部位癌变。因此,建议我们不要吃太烫的食物,尽量把温度保持在65度以下。
2、饮食不要单一
很多老年人都有“三高”问题,所以很多人告诉我们平时要少吃肉,吃得简单清淡一点,可以吃一些馒头、粥、小菜等,这才是最健康的饮食。
事实上,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如果大鱼和大肉很可能导致三种高水平的健康,导致健康问题,但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即不吃鱼、不吃肉、不吃鸡蛋,这极有可能导致中老年人蛋白质缺乏、缺钙、,缺乏其他此类维生素。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钙,很容易会患骨质疏松症。如果没有足够的蛋白质,自身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如果没有足够的磷脂,可能会影响自己的记忆力。我们的大脑也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也就是说,不应该吃太多的油腻的食物,我们应该补充各种食物,不要吃太油腻或太多,这种健康饮食才更为正确。
寿命长短,不取决于衰老和疾病
多项研究表明人的自然寿命能达到岁以上,但因为种种原因,大多数人都活不到,其实寿命长短,不取决于衰老和疾病,而是正确的生活方式!
影响健康的五大因素
人体健康和寿命有五大决定因素:父母遗传占15%,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方式占60%,几乎起了决定作用。
健康=60%生活方式+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因素+7%气候因素。
因此人老了,若想养生保持身体健康,一定要注重方法!
10岁国医陈彤云聊到养生:无“湿”神气轻
陈彤云认为养生,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综合科学,养生不仅是让身体得到滋补调理,也是一种修养。养,即保养、调养、滋养。生,就是生活,生存和成长。
现代意义上的“健康”,是指根据人们生活的规律,积极维护物质和精神活动的规律。养生指遵循生命规律,通过适度的运动,再加上外部的护理措施,让身体功能和外部皮肤得到休养生息,恢复功能。
同时需要分配适当的饮食,以滋补调理身体,达到治愈的目的而不生病。从本质上说,保持身体健康是五脏器官的维持,是长寿的意义。
保健,是众所周知的养生方法,但你也必须明白,除了多运动外,还要根据自己身体需求摄入一些适合自己的养生食材,以起到内外兼顾的作用,减少疾病,改善你的健康。
除此之外,陈彤云还常说,无湿神气轻。那么,什么是湿气呢?,又是从何而来呢?
当我们湿气很重的时候,会出现以下4点:
症状一:观察大便
大便不成形,像塘泥一样,颜色发青,则体内必然有湿气;若还伴有便秘的话,湿气就已经很重了。
大便成形但总是黏在马桶上冲不掉,臭味也很重,体内也极可能有湿气滞留。注意:并不是所有大便黏稠都和湿气重有关,也可能是燥邪引起,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综合判断。
症状二:看舌苔
一般健康的人,舌头呈淡红色,润泽但不滑不燥,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清净。
如果舌苔很白很厚,滑而湿润,说明体内有湿寒。如果舌苔很厚很粗糙,发黄发腻,说明体内有比较严重的湿热。
症状三:起床时的状态
早晨起床时身体困重,感觉头部像被“湿毛巾”或“湿帽子”裹着一样,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小腿发酸、发沉,也是体内有湿气的典型特征。
症状四:食欲差
体内湿气过重会导致脾胃功能减弱,到饭点了不觉得饿,稍微吃点就很胀,有时还会犯恶心。食欲不振的同时,咽部总感觉卡着痰,清不干净。
那么对于湿气到底要如何调理呢
虽然已经是百岁高龄,但是陈彤云看起来面部却非常饱满,精神抖擞,眼睛炯炯有神,一点看不出老态龙钟的样子。并且仔细看老人的面部皮肤,竟然非常细腻,有光泽,没有老年人的皱纹横生,这都和她“生活中的5件小事”有很大关系。
当别人和她交流保养身体的方法时,她提到了5个建议,更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值得借鉴。
10岁国医陈彤云谈养生:55-65岁“核心十年”,6大习惯重在坚持1、陈彤云:三餐饮食,每道菜都有它的道理!
①早晨起来一杯水:西洋参枸杞水毫升
每天早晨先喝一杯西洋参枸杞水毫升,同时把枸杞子和西洋参吃掉。能补益精气,保证一天精神饱满。
注意:西洋参枸杞水适合肾亏气虚的体质,表现为爱出汗、没劲儿、乏力、工作劳累、口干口渴、健忘、腰酸的人。容易上火的人、外感的人不适合喝。具体建议咨询医师服用。
②早餐
牛奶加麦片,点心、水果、一星期吃两个鸡蛋。
特点:水果不能少。比如,早餐半个苹果,为了预防便秘。
③午餐
菜肴讲究“五颜六色”,绿色一般是以油菜、盖菜、空心菜等,红色为西红柿、水萝卜等,而白色则是豆腐、鱼等。每顿饭吃七八分饱,吃够40分钟,细嚼慢咽。
④晚餐
内容以菜为主,再喝一碗粥,粥的选材是用各种各样的杂粮,如小米、绿豆、黄豆、红豆、黑米、大麦米、芸豆等,一块来熬粥吃,有时还可以放点葡萄干、莲子、小枣在里边。
此外,每天晚上吃一个大枣和一个核桃,为了补脑、健脾、通大便;还有每天吃六七粒花生米,在看电视的时候吃点。
⑤水果餐
晚上9点半,吃半个橙子加一个猕猴桃。因为白天没时间,所以晚上吃水果。
2、陈彤云:做简单运动,无湿身上“轻”
★舒筋:晨起下床前做伸展运动
“我们晨起的时候不要急切地下床。可以先坐起来,然后将双臂缓缓伸到头顶上方,伸个懒腰。”
陈彤云表示,这个动作能够锻炼手臂肌肉和手腕力量,促进人体血液回流。
★活络:久坐后拍拍身体、踮踮脚
很多老年人喜欢打麻将或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