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烧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都在骂全棉时代自夸式道歉网友不买账 [复制链接]

1#

“大家好,我是某品牌,我真的错了,我对我的行为道歉。我们从创业初期,就是以人道主义出发,责任重于泰山,利润低于一切。我们是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我们在疫情开始的时候,就捐款捐物,我们生产了一批女性衣服,因为有瑕疵,没有上市。造成了几百万的损失不算什么,只要没有伤害到任何一枚女性就好。”

1月10日晚,一席来自全棉时代的致歉词,再加上自夸式的道歉“我们董事长亲自看过”,也没能压下网友看客的愤懑之情,反而愈演愈烈。

为什么呢?

有人说:“因为在他们人生的长河里,从来没有人教过、提醒过、反抗过,这样做是侮辱女性。”

一则全新发布的广告,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也招来了难以抵挡的怒火。

寥寥无几人的深夜街头,一名年轻女子被一男子跟踪尾随,女子显得惊恐慌乱。

情急之下,女子急中生智,拿出了卸妆湿巾擦拭。当尾随者靠近,一把拉住女子时,瞬间变成了一张男人的脸,视频中出现呕吐的声音。

很显然,这则广告是为了突出卸妆湿巾的清洁功能,它成功的做到了。

可与此同时,它也“成功的”让女性朋友觉得被侮辱了。

撇开它的清洁功能暂且不说,广告的另一层意思也清晰明了。

女性化了妆,深夜就会被罪犯盯上。卸了妆,犯罪就自然停止,罪案也不会发生。细细想来,这难道不是把被害者之所以会受伤害,是因为自己的长相、着装和打扮吗?

我们常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每当某一个不幸的事件发生时,“受害者有罪论”就会悄然地被推出来。

“被性侵是因为穿着不得体,独自一人外出……

事情发生后,身边人说以后不要穿裙子,不要化妆,不要过于打扮。”

受害者在被无端侵害后,内心本就满是伤痕,很难轻易从伤痛中走出来。

有的内心强大的人或许会努力地让自己忘记伤疤。

可很多时候,“受害者有罪论”常常会让被伤害过的他或她,再被二次伤害,以至于让原本本是“受害者”的他们,自己都开始质疑自己,陷入奇怪的自责情绪中,难以走出阴影。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书中,被初中老师性侵的房思琪常常满怀自责,痛苦的写下“我要爱我的老师,否则我太痛苦了”的话语。

我们并不否认有些悲剧事件的发生,是源于双方的错误。

可是在女性被侵害这件事上,明明受害者已经遭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为什么旁观者还要给她们扣上“自身有问题”的帽子呢?

前段时间出现的“硫酸男孩”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在学校的课堂上,因为双方起了冲突,男孩子带着手套把一罐液体浇在了三个女孩头上。

一瞬间,女孩头发掉落,面部烧伤,现场十分惨烈。最终三个女孩子都不同程度的受伤,甚至可能毁容。

这样的事件中,女孩子们在花季年华,就被毁了容貌,是让多少人觉得惋惜的事情。

而在这场突发事故中,她们显然是“受害者”。

可让人感到震惊的是,事情曝光以后,有人说:“肯定是女孩子们做了什么过分的事情,男孩才不得已而为之的。”

一句话,把错误的矛头指向了被伤害的女孩子们。

他们确实起了冲突,或许也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可是男孩子会不知道泼硫酸的后果是什么吗?不清楚的话,他又怎么会提前戴上手套?既然清楚,那是什么样的仇恨,才会让他选择这样惨烈的方式来报复呢?

古语有云:不知者无罪。

在明明知道一切可怕的后果时,还是选择了那样近乎毁灭对方的方式,这,是一种恶,无可辩驳。

回到全棉时代的这则广告上来,或许这则广告本身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的恶意。

可是它却成了广告,甚至通过了审核。这难道不是一种问题吗?难道不是因为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也觉得女性被侵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身有问题吗?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罪恶却会无缘无故地发生。

那些想着“受害者”做了什么才会招致灾祸的人不应该忘了:

女性有爱美的权利,有打扮的权利。

而这些权利,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可以被伤害的理由。

比起总是在悲剧发生后在“受害者”身上找缘由,我们更应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