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报道了沈女士在即墨区一家医保城买滴眼液的时候,销售人员错把滴耳液给了她,结果沈女士就把这滴耳液滴到了自己丈夫眼睛里,造成眼球灼伤。现在双方的处理结果出来了,医保城方面赔偿给沈女士两万元,作为医药费还有日后的康复费用。这件事看似是一起消费纠纷,但实际暴露出来的,却是商家在销售处方药物时,缺乏必要的流程和管理规范。
那么这到底是一家药店的偶然事件,还是具有普遍性的呢,今天咱一起看看记者的调查。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要求,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必须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必须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
去年3月份起,国家药监局一纸令下,全国药店开始了“挂证”大整治,执业药师缺口大的问题也越发凸显,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执业药师远程审方,被认为是解决药师不足的途径之一。
那么在实际生活,远程审方这一流程,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购买处方药,不到1分钟
记者首先来到了市北区四流南路上的一家医保城。
记者告诉销售人员,自己前一天晚上腹痛腹泻,起初销售人员给我们推荐了一些非处方药,之后记者点名要了吡哌酸片,销售人员又给我们搭配了了一种消炎药。这两种药,都属于处方药。
记者用手机扫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