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烧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俄罗斯眼医老杜与中国结下光明的友谊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克星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1644.html

杜申在为患者做检查。新华社记者曹霁阳摄

新华社哈尔滨2月6日电(记者许正张玥曹霁阳)在俄罗斯眼医老杜看来,眼睛带来的光明是一个人对生活的全部希望。

医院一楼诊室里,进门的患者脸上写满紧张和焦灼。有的人患有干眼症等常见病,也有人面临摘除眼球的危险。

眼前这张总是面带微笑“洋面孔”似乎让诊室里紧绷的氛围得到舒缓。

“请坐”“往前看”……这位俄罗斯老人操着简单的中文耐心地引导患者。更多时候,他需要借助翻译一遍又一遍解释病情,直到患者听懂为止。

每天挂号的患者有三四十人,老杜在工作日除了简单的午餐,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从年至今,他已医治中国患者超过10万人次。

杜申在为被化学试剂烧伤眼睛的患者赵红亮做检查。新华社记者曹霁阳摄

大庆市民赵红亮一只眼睛被化学制剂误伤,经过4次手术病情逐渐好转,他对老杜充满感激。“他经常来病房看我,有这个俄罗斯大夫在,我感觉安心。”赵红亮说。

“老杜”是医院同事对他的亲切称呼。本名杜申·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的老杜退休前,是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眼科教研室一名优秀的眼科专家。

中国东北“油城”大庆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相隔甚远,但在来此行医超过10年的老杜看来,遥远的距离和陌生的环境并不成问题。

“在眼科医生看来,全世界的眼病患者都是一样的。”他微笑着说,“而且,用筷子对我来说可不是难事!”

杜申与同事探讨疑难病例。新华社记者曹霁阳摄

医院院长于耀光说:“老杜医院有交流合作,与中国医生结下了很深的友谊,这也直接促成他选择到中国工作。”

在老杜看来,中国有庞大的人口,他在这里所遇到的疑难眼病患者也要比莫斯科多,这为精于眼科医学研究的老杜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他认真地记录每一个病例,并将研究成果与中国医生分享。他带出的医院的骨干。

医院副院长贾心刚说,杜申教授的耐心讲解让我们进步很快。他对待患者认真且一视同仁。

事实上,医院并没有丰厚的待遇。但他说,能够创新治疗方法治愈严重的眼病患者,并将所学传授给年轻医生,使他在这里工作很有意义。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杜申在超市采购,这是工作之余难得的放松时刻。新华社记者曹霁阳摄

他有时还要和中国同事一道到当地基层乡镇进行义诊。虽然走在泥泞乡间小路上难免成为“泥腿子”,他却对此毫不介意。

老杜说,来中国10多年了,他见证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不过,一些需要做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因缺少角膜而导致失明还是令他忧虑。

老杜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去世后捐献眼角膜,“让更多的人重见光明对社会非常有意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