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您一同
据吉林某媒体近日报道,今年8岁的可可,在玩耍时将食品干燥剂放入装有水的饮料瓶里,结果导致爆炸,溶于水的干燥剂喷到了眼里,饮料瓶也被炸变了形。事后,其妈妈未做任何处医院,仅仅20分钟,可可的右眼由于被碱性液体侵蚀,眼球被溶,造成了终生失明。
除了导致眼睛的伤害事件外,食品干燥剂还可能在误食后导致消化道灼伤。据报道,年大连某老人竟误将食品干燥剂当感冒药冲给孙女喝,结果导致消化道灼伤,为其治疗的医生表示,如果严重可能会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甚至消化道穿孔,继发严重感染危及生命。
分析生石灰干燥剂危险性最大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干燥剂多以氧化钙(生石灰)、硅胶、三氧化二铁以及氯化钙为主要原料,其中以生石灰和硅胶为原料的干燥剂最为常见。特别是生石灰,因吸湿效果好,且来源方便,价格便宜,所以大部分干燥剂以生石灰为主并在食品包装中被广泛使用。
“从上面的事件可以看出,出事的多是生石灰干燥剂,而目前往往出现在一些便宜的食品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这样对记者说。他表示,生石灰干燥剂的成本比较低,一些便宜的零食考虑成本多会使用。而在一些高档食品中,所用干燥剂相对安全,多是硅胶干燥剂,还有一些是活性炭干燥剂。他还称干燥剂上多会标有“不可食”“勿浸水”,如果发现是“勿浸水”,那就极有可能是生石灰干燥剂。
长春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刘大*表示:
生石灰本身不会爆炸,但遇水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反应热,会使水在局部快速升温并蒸发,在相对密闭的容器内还会导致压力增大,从而引起爆炸。
医院眼角膜科主任医师潘志强分析称:
生石灰吸水后变为粉末状的氢氧化钙即熟石灰。这一过程不但会释放热量,而且氢氧化钙为碱性物,两者进入结膜囊后会造成角膜和结膜的灼伤,且碱烧伤比盐酸、硫酸等酸烧伤的后果更严重。
中国晶体学会理事吴彪教授表示:
一般食品干燥剂的包装袋上都会写着“不能食用”“不能浸水”之类的提醒,而且按照要求食品干燥剂必须是密封的,但这些提醒往往容易被忽视。家长买回食品后,如果包装袋内装有干燥剂,尤其是生石灰干燥剂,在目前国家对此没有制定统一处置标准的情况下,最好将它直接扔掉。因为有些生石灰干燥剂内不是颗粒状而完全都是粉末状,拆开后可能会因不小心喷进眼内,对角膜的破坏性很强。
呼吁食品中禁用生石灰干燥剂
根据相关规定,应在干燥剂外包装上标注其主要成分及有害状况,并做出安全提示。从目前情况看,食品企业一般会在干燥剂包装上标注“不能食用”“远离儿童”等警示字样,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企业并未标注干燥剂的种类。如某品牌的食品袋内的干燥剂在外包装上只标明“干燥剂,请勿食用”字样,对于干燥剂的成分则是只字未提。也没提示放进有水的杯子里或者遇水会发生爆炸等可能造成的后果。
“许多消费者只知道干燥剂不能吃,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也不知道成分是什么,更不了解生石灰兑水后发生的后果。为了避免儿童被食品干燥剂伤害,作为食品企业应该对食品干燥剂包装警示进行统一标注,将干燥剂的使用范围、不能遇水的提示、可能造成的爆炸后果要明确告知。唯有如此干燥剂伤害儿童事故才能避免。”上述业内人士如是说。
不过,这种提示的效力对像儿童这样不能辨别、理解的消费者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所以,如果干燥剂本身不安全,只靠提示是无法消除其安全隐患的。因此还有不少专家呼吁应将生石灰列为禁用干燥剂,消除隐患,避免危险的发生。
上海商学院旅游与食品学院教授、生物化学专家宫霞认为:
多数消费者对干燥剂了解有限,其潜在危险性常被忽视,一些商家为节约成本经常把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生石灰干燥剂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应该被市场所淘汰。
医院急诊科的医生:
门诊常见被生石灰干燥剂伤害的儿童,因生石灰与水混合,瞬间反应所释放的热度能烫熟鸡蛋,相关部门应统一制定安全使用标准。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干燥剂,应彻底禁止使用,决不能让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而无视食品干燥剂的安全性。
这些年,对禁用石灰成分干燥剂的声音越来越多。食品企业应该先从干燥剂的安全性角度考虑,其次才是利益、成本问题。”上述业内人士称,其实,不管是技术层面,还是生产层面,使用安全的食品干燥剂,都不存在任何现实障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作为生石灰类干燥剂的替代产品——硅胶干燥剂逐渐流行,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它无*、无腐蚀性,性状稳定且吸湿力较好。而据报道,硅胶干燥剂也是欧盟唯一认可的干燥剂种类,但对于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来说,硅胶干燥剂的成本较生石灰高。
链接误食干燥剂后如何急救
如果孩子误食了干燥剂,家长千万不要慌张,首先要分辨干燥剂的类型。如果是无色透明的小球,这属于硅胶干燥剂,硅胶在胃肠道不能被吸收,可经粪便排出体外,一般来说,对人体没有*性,误服后无需做特殊处理。除非孩子出现头晕、呕吐等特殊反应,一般不用就医。如果误食生石灰干燥剂,其最大危害是氧化钙与水发生反应放热,易引起食道烧伤或胃溃疡。应尽快喝水稀释、催吐,减少体内吸收,但也不宜喝过多的水,以免造成呕吐再次灼伤食道,医院治疗。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孟刚
↓↓↓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