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观轶闻:2032年小行星撞地球几率几乎为零
原标题:奇观轶闻:2032年小行星撞地球几率几乎为零
一周国际要闻(10月21日—10月27日)
本周焦点
世界最强磁共振成像仪即将建成
世界最强的磁共振成像仪(MRI)即将建成,预计可在2015年初拍摄第一张图像。新仪器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拍摄人类脑图像,探测到多种脑病早期信号,帮科学家在脑研究领域攻克新难题,做出新发现。
据称,新机器能产生11.75T(特斯拉)的磁场强度,足以举起60吨的重型坦克。而在此前,最强记录是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9.4T成像仪,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超导磁体也只有8.4T。
2032年小行星撞地球几率几乎为零
日前有关“一颗小行星或将在2032年引爆地球”的消息在络上快速流传。但随后多位天体物理学家表示没有必要为此担忧或恐慌,因为刚刚发现的小行星2013 TV135轨道尚未完全确定,目前有99.998%的几率可以排除它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
一周之“首”
首次探测到大爆炸之光途中扭曲
一个国际天文小组利用南极地面望远镜和赫谢尔太空望远镜,于近日首次探测到了来自宇宙大爆炸的光在旅途中发生的扭曲现象,也称B-模式。这一发现有助于绘制更好的宇宙空间物质分布图,并为揭示宇宙“第一时刻”铺平了道路。下一步,团队希望能探测到极难探测原始B-模式,其有可能携带着宇宙初生时的线索。
首次观察到光子同材料内电子的耦合
美国科学家们成功地让光子和拓扑绝缘体表面的电子相互耦合,并对这种耦合情况进行了观测,理论学家们此前曾预测过这类耦合,但这是科学家首次捕捉到这种耦合。其将有助于科学家们通过光来改变某些材料的电学属性,或是制造出电学属性可以被实时“调谐”的新材料。
“最”案现场
迄今规模最大银河系暗星云普查完成
你有注意过明亮的银河中一块块黑暗“补丁”吗?一个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领衔的天文学家团队,日前完成了迄今规模最大的、针对银河系致密气体云进行的巡天搜查任务,展示了这类区域的分布情况。该研究成果在加深了天文学家们对恒星形成最早期阶段理解的同时,让人们“首次拥有了涵盖大量这一类目标的清晰地图”。
本周争鸣
监听事件或促欧美重议情报合作
在美国国家安全局丑闻曝光四个月之后,德国总理默克尔终于得知自己的手机也“极有可能”被NSA专门监听,默克尔强烈表达了自己的惊诧和愤怒。世界对此的关注甚至超过了正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领导人会议,欧美盟友间的“信任”受损,而如何制止美国肆无忌惮的全球监听行径却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欧盟只有等待美国采取措施来“重建盟友的信任”。
一周技术刷新
美私企火箭创造垂直起降新纪录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日前宣布,其“草蜢”火箭在本月初的试验中创造了一项新纪录:火箭由发射台点火后飞到744米的空中,然后又垂直降落回发射台。这也是他们研发垂直起降、完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关键一步”。而传统运载火箭是一次性使用的,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后只会剩下一些残片。
前沿探索
俄发现更危险新型艾滋病病*
俄罗斯科学家发现一种更为危险的、被称为HIV-1(02_AG/A)的新型艾滋病病*(HIV)菌株,正在迅速向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以及中亚地区传播。这是HIV-1的一个亚群,目前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大约50%的艾滋病患者是被这种HIV病*菌株所感染。
物理特性被证实可助推细胞“返老还童”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首次证实,在对成熟细胞进行重新编程让其回到类似胚胎状态的“返老还童”过程中,物理特性能取代某些化合物,显著提升这一过程的效率。实验中,在做成微槽状的生物材料上培育细胞会提升重新编程的质量以及“返老还童”细胞的数量,效率也可与丙戊酸钠相媲美。
奇观轶闻
生物钟能测出大部分人体组织年龄
人体变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最近,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嵌在人体基因组内的生物钟,有望进一步揭示我们为何会变老,以及怎样减缓老化过程,并为癌症与干细胞研究提供宝贵借鉴。这也是首次发现了一种内部生物钟,不仅能精确测出各种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型的“年龄”,还能发现身体的哪些部分比其他部位老化得更快。(张梦然)
原标题:奇观轶闻:2032年小行星撞地球几率几乎为零
原文链接:
稿源:人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