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zg/240516/z5p7mly.html《感动中国》颁奖现场,一位身着军装、眼缠纱布的90后青年聚焦了所有人的目光,青年站的笔直,迅速举起残缺的右臂向众人敬了个军礼。
随后在父亲与妻子的陪同下,青年步伐坚定地从楼梯上走了下来。
刚一落座,主持人难抑悲痛的情绪,哽咽着说:“我们特别特别想让你感知到眼前的一切。”
台下千名观众,眼落热泪,激烈鼓掌。
白岩松在现场宣读了《感动中国》组委会的颁奖词:“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
这个青年就是“临危岂顾生”的排雷战士杜富国,《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那么,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又凭什么感动中国?
年10月11日下午,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在雷场开展扫雷作业。
杜富国与战友艾岩沿山坡搜拍时,发现了一枚67式加重手榴弹,其杀伤力半径可达7到9米。
杜富国立刻转身对战友说:“艾岩,你离我远一点,由我来检查。”接着,他轻轻拨开手榴弹的伪装层。
轰的一声,狼烟遍地。
手榴弹爆炸的一瞬间,杜富国下意识地扑向战友,试图用自己挡住爆炸产生的弹片与冲击波。
其他战友闻声而至,看着防护服被炸成碎片、血肉模糊的杜富国,他们顾不上多说什么,立即将杜富国抬上担架,一边不停地喊“杜富国,清醒点”,一边加快步伐直奔救护车。
经过几天的紧急抢救,一直昏迷的杜富国终于醒了过来,他醒来的第一句话不是询问自己的伤情,而是“艾岩怎么样了?”
得知艾岩只是面部轻微擦伤,杜富国的心才落了下来。
此时的杜富国伤情极重,不仅双眼球被摘除、双手被截肢,面部与身体还大面积烧伤。
后来的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他:“后悔当时的选择吗?”
杜富国坚定地回答:“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说出那句‘你退后,让我来’,因为我是一名中国军人!这是我的职责!”
其实,这不是杜富国第一次“以己护友”了。
在八里河东山某雷场,班长刘贵涛探到1枚罕见又危险的抛撒雷。还没等刘贵涛发话,杜富国就抢白道:“班长,我来吧。”
在马嘿雷场,战士唐世杰探到10多枚引信朝下、高度危险的火箭弹。杜富国知道后,让战友退到安全地域去观察,独自一人上前处理。
得知杜富国负伤,班长刘贵涛说:“他就是这样,不管与上级还是下级同组作业,都‘强词夺理’争着上,他其实是不想让别人冒险,这早已成了他的习惯。”
在雷场谁多排一颗雷,就意味着与死神见面的概率多了一回,这些杜富国都知道,可他依旧抢着来。
用杜富国自己的话解释就是:一个人受伤总比两个人受伤好。
杜富国每次抢着上,并不是单凭一腔热血与冲动,也是对自己排雷水平的自信。
在这次爆炸事故之前,杜富国多次趟过雷场,成功拆除多枚爆炸物,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
令人想不到的是,排雷高手杜富国不仅是半路出家,而且初到排雷班时成绩还很差。
年6月,已经当了5年边防战士的杜富国,在第三次大面积扫雷任务下达时,想都没想,立刻给连队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
“扫雷要学不好,就没资格去雷场”,杜富国一进扫雷排爆队,就为自己设定了底线。经过刻苦努力,他的考试成绩从32分提升到综合考核科目全优。
为了早日奔赴雷场,他将各种金属物埋了排、排了埋,把训练场的土地翻了个遍。
不仅如此,他还和战友“背对背”对抗,请别人随意埋设铁钉、硬币、弹片,通过斜放、深埋、混合、缠绕来增加难度,以此训练听声辨物的本领。
经过不断训练,他已经熟练掌握了10多种地雷排除法,将探雷器成功练成了“第三只手”。
随着业务水平不断提升,杜富国开始琢磨起入党的事。
而他的入党愿望也着实朴实:我入了党,就能够带头干、挑担子了。
在雷场,杜富国干的活总是最多的,背的装备也总是最沉的。
马嘿雷场山高坡陡、荆棘密布,来回有6公里的山路,扫雷兵们要背着27.5公斤的弹药箱一步一步爬上山。
每次杜富国都要争着扛两箱,有时还身后背两箱,怀里再抱一箱。看着杜富国被勒出了血印的肩膀,战友心疼的说:“少抗点,时间长了,铁打的身体也吃不消。”
可杜富国总会笑着说:“没得事,我身体好。”
扫雷大队四队队长李华健曾说:“‘杜富国’这三个字,是对讲机里呼叫频率最高的。他总是忙不完,大家都叫他‘雷场小马达’。”
训练再苦,扫雷作业再危险,杜富国也从未想过放弃。
年9月,满服役期的战士窦希望打算退伍,杜富国12月份也面临退伍。窦希望便问杜富国走不走?
杜富国用反问的方式拒绝道:“活没干完就退伍,谁来扫雷?”
此时的回答与他3年前在请战书上写的如出一辙:“我思索着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衡量的唯一标准,是真正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我感到冥冥之中,这就是我的使命。”
杜富国的使命感并不局限在雷场里。
年9月2日,驻地猛硐乡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灾害,扫雷队凌晨出动救灾。看到十几名学生被困在二楼,杜富国第一个攀上一辆被冲翻的皮卡车,爬上二楼阳台,将学生逐个抱了下来。
暴涨的河流将19名老人困在对岸,杜富国又是第一个拉着绳子,跳进河中蹚路。从河里出来后,杜富国腿被洪水中的杂物撞的淤青。
面对战友的关心,杜富国只说了句:“这是咱当兵的本分。”
杜富国用一个又一个的行动,向人们证明,他认为的有价值人生并不是一句空谈。
一个月后,杜富国在一次排雷作业中,发生了意外,他用身体护住了战友,自己却双眼球被摘除、双手被截肢,脸部、四肢、胸腹等处严重炸伤。
医生嘱咐他:“只要忍得住,别脱压力衣。”
除了上药、洗澡、换衣外,杜富国每天23小时坚持穿着,不仅没有说过一句难受,还经常打趣说自己成了“蜘蛛侠”。
每天,杜富国的双眼、浑身的伤疤都需要清洗换药。开始时医生总是轻轻处理。
杜富国却说:“我不怕疼!只要让我功能恢复,早日回到部队,再大的苦我也能吃!”
杜富国负伤后的第38天,医院和部队决定把全部伤情告诉他,怕他接受不了,还请来了西南地区最好的心理医生,甚至准备了几套心理疏导方案。
最终一套都没用上,几秒的沉默,杜富国平静地说:“医生,我知道了,您放心,请大家给我点时间。”
第二天,杜富国起来后非但没有想不开,反而主动和大家聊天,开玩笑。
陪伴了杜富国近3个月的战友张鹏说,平时杜富国对他说的最多的是:把事情交给我,我自己来。
杜富国从受伤后的不能自理,到后来一点点学会了自己洗漱、上厕所、吃饭,甚至还能麻利的将被子叠成豆腐块。
除了日常生活技能的学习外,他还坚持每天的体能训练。
从试着在跑步机上掌握平衡,一步一步学习走路到13分08秒跑完3公里、平板支撑能坚持1分20秒。
他将康复训练当成任务,对医生说得最多的就是:“有什么需要我做的,我积极配合,坚决完成任务。”
杜富国认为自己虽然没有了双手,失去了双眼,但是还能听,还能说,还能思考,还有健康的双腿和双脚,就要为了自己的梦想继续奔跑。
本着“做了就要做好,还要做到最好”的人生信条,杜富国把执着用在了学习播音上。
为了“把扫雷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扫雷工作。”他每天练习普通话,听教学录音,练习吐字发声,格外认真。
失去双眼双手的杜富国,内心为何如此强大,将自己活成了小太阳?
这当然离不开他的信念,他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军人,就算摔倒了也要自己站起来。
曾有人问杜富国:“你后悔去扫雷吗?”
杜富国摇摇头,回答:“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还选择上雷场。”
现代化扫雷设备越来越先进,但国际扫雷组织认为,目前世界上能够扫除雷患的最有效方式,仍是人工手动扫雷。
扫雷大队政委周文春曾说:扫雷兵脚一滑,甚至一块石头滚过,都可能引爆地雷。官兵们在这样的雷场作业,每天走的是阴阳道,过的是鬼门关,拔的是虎口牙,使的是绣花针。
恢复知觉后的一段日子里,杜富国浑身缠满绷带,那时他只知道自己伤得很重,并不知道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一天战友帅超起身准备离开病房时,杜富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下次打饭时,多给我点肉和蔬菜,我要多吃点,吃好点,争取早日康复,早日穿上那套扫雷防护服。”并嘱咐战友将他的扫雷设备收好。
扫雷实际上是与埋雷者的斗智斗勇,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经历过雷爆,杜富国为什么还对排雷九死无悔?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云南边境战火连绵,当硝烟散尽时,战场上形成的多个雷场里,隐藏着上百万枚地雷、数十万枚爆炸物,给雷区附近的5万多名村民造成了巨大威胁。
这里的村民有地不敢种、有茶不敢采,每户都有截肢,有的村民被炸后身体里还残存着弹片,过安检时都会报警。
有个叫沙仁寨的地方,被人称作是“地雷村”,曾经有过87个人只剩下78条腿的惨痛过往。
甚至在猛硐乡,有的村民被炸死后,亲人都不敢去收尸。
“一定要把这片片雷场清除,还边境人民一片净土。”保护村民生命安全,让村民放心去耕种,这是杜富国的信仰,也是排雷兵们的共同信仰。
年11月16日,在杜富国负伤的老山雷场,他的战友们扫完最后一块雷场,将这块地移交给麻栗坡人民耕种。
至此,历时3年多的云南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扫雷任务胜利结束,块雷区共计57.6平方公里,排除地雷和爆炸物19.82万枚,为边境人民恢复生产用地6.27万亩。
驻地猛硐乡乡长说,在当地饱受雷患之苦的“地雷村”比比皆是,扫雷队来了后,猛硐乡再也没发生过人员和牲畜触雷事件。
这里每一块百姓安心耕种的田园,都是扫雷兵们一寸一寸用生命探测过的生死雷场。
在杜富国负伤的那片土地上,麻栗坡人民把采摘下来的新茶命名为“富国茶”。“雷区危险”的警告碑倒下处,村民种的玉米、草果收了一茬又一茬。
此时,仿佛又听见杜富国唱起那首歌:“我们都很普通,来自那南北西东,无论在祖国的海角天涯,肩负着使命相同……”
.END.